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作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作业)第5页

材料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 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评述材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型属于观点评述题,即对观点进行判断后论证。这类题型的特点是:要么给出一个人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要么给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的答题。就这类试题要注意三步:第一步,进行选择或者判断。即亮出观点;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直接论证。如若不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则要先亮出自己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步是分析对与错的原因。

答案 观点一:"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依据:"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二:"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依据:"包产到户"使农业经营较为分散,不利于现代机械化生产,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导致农民生产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