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平凡之人 非凡之学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在德旧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季羡林归国无路,只得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讲师,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此期间发表了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奠定了其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地位。

  1946年7月回国,经陈寅恪推荐,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开创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东方学研究。在东语系迎新会上,作为系主任的季美林没有一点名教授"派头",他穿着既非西装革履,也非潇洒长衫,而是一身半旧的蓝咔叽布中山装。瘦高身材,感眉善目。讲话声音不高,语速不快,他说:"一个大学生需要十二个农民来养活,你们的同龄人一百人才有一个能上大学",期望新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学成报国。

  季美林10岁开始学习英文,水平极高,他备课仍一丝不苟。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对同一个英语单词有不同的读音,甚至含义也有差别。他为了把这些细微的差别讲清楚,请教了当时能我到的所有外教。讲翻译技巧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部分重合的圆圈,说:"汉语和外语含义并非一一对应,仅重合部分可以相通,要从上下文的意思辨析词义",同学们一目了然,戏称为"季羡林大饼";印度学是他的专长,但印度学浩如烟海,当时没有教材,季羡林利用有限的时间,提纲挈领,把印度主要历史时期、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民族、宗教、社会现状讲得一清二楚。他讲课旁征博引、炒语连珠,同学们每周都盼着听他的课。

  在"文革"时期,季羡林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被抓进牛棚。1969年秋天,经一年多炼狱般的折磨,九死一生的季美林被下放改造。在寒冷的旷野里,年近六旬的他顶着凛冽的北风,穿一件单薄的旧棉袄,脸冻得铁青,胡子茬和眉毛上结满白霜,和学生一起顶着星星出早操,挖防空洞,往麦子地里挑粪,蹲在场院里啃窝窝头、喝稀粥。就这样的冬天,仍常常听见先生低声吟诵雪菜的诗句:"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1985年季羡林主持敦煌吐鲁番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他高屋建瓴地阐迷了人类四大文化体系,赢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赞誉。有学者宣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季羡林针锋相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并在会上形成了共识,"让外国学者也跟折我们走",这是他的志向,也是他对新一代学人的殷切期望。

他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不仅为古籍整理付出了大量心血,还发起抢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