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1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1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作业第3页

  8.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已无兴趣

  答案 B

  解析 解题关键是明白题干中材料的意思。从"若......则......"可以看出这是晚年的唐太宗的自我反省,表明晚年的唐太宗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笼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 (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

  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奴役百姓、贪图享受。

  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国以人为本""不夺农时"等关键词概括其治国思想;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唐太宗个人品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第(2)问,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