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乱的反思,朱元璋认为元朝的崩溃固然是由于统治腐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化的忽视,尤其是对儒学的轻视。事实上,明代地方学校的很多社会功能,都以増强社会控制为核心。明代统治者不仅将学校作为育人之所,也使其成为推行教化、管控地方的有利武器。因此明代统治者一方面认为地方学官应当关心时务,多言政事,但同时又严格控制生员的言行。此外,朝廷还通过指定教学内容等方式控制学校教育。在边疆地区以及新征服的地区,明代同样积极地进行学校建设,如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等当时的边疆地区,都有大规模的兴建学校的举措,其中大多数学校都是明朝首次兴建。

  作为国家在全社会推行教化的重要机构,明代地方学校还承担着举办地方礼仪活动的职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乡饮酒礼和孔庙祭祀。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要求十分严格,有固定的举行时间、固定的参与群体和严格的座次安排,无故不赴宴之人要受到严厉惩罚。在乡饮酒礼的仪式过程中,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便是习礼读律,府州县官员于地方学校召集社会的各个阶层,如良民者、年高有德者、无过犯者,大家共坐一堂,颂读朝廷律法,通晓教化之意。明代地方学校一般都有先师庙和明伦堂等建筑。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等儒家先贤之地,而明伦堂是生員的讲习场所。学校从国子监到地方儒学,学官从祭酒至训导,每月朔、望于文庙行释菜礼,地方官知府以下至知县及其佐贰等官,则每月朔、望于文庙行香。明朝政府旨在通过这种定期的儒家祭祀以及乡饮酒礼,达到教化地方、扶正民风的目的。

  然而,任何制度、机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明代的地方学校亦是如此。由于生员的逐渐冗滥以及书院的兴起等原因,明代的地方学校逐渐走向衰败。

(摘编自吴晗、苏建文《明代地方学校的兴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初地方学校建设根据征服地区的先后而逐渐展开,在广西、云南、贵州等边疆地区,明朝统治者首次大规模兴建学校。

B.在明初科举尚不足以选拔充足的治理人才前,大量的官员都是由国子监直接提供的,而地方学校则是国子监生源的重要源头。

C.明代地方学校通过控制学官和生员的言行,规范教学内容,举行乡饮酒礼、祭祀活动等途径,成为政府管控地方的重要依托。

D.学校生员的冗滥、民间书院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明代的地方学校日渐败坏,使其逐渐丧失了社会管控和推行教化的职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介绍了明代地方学校的兴衰历史,侧重从养人才、明教化、习礼仪三个维度阐述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