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第2页

  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优越性。

  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强势的政治认同。江南士人一方面高度欣赏与玩味文采、文章等新的创意;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内心深处的大汉情结,即对于中原故土或隐或显的深深怀想。江南认同是一种文化趣味、时代新潮,是对文明新意的认同;而大汉情结则是乡关之思、家国之痛,是对生命之根的认同。一方面崇尚新潮文化,一方面不忘本土故乡,正是矛盾身份的自我正当化。因而,江南认同虽强调突出的是文化,却必然具有文化的政治性,具有精神形态的话语权。

      (选自胡晓明《"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南认同是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历代相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底蕴实质是家国之爱。

B. 中原认同和江南认同同属地域认同,产生时间虽有先后,却一样都包括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C. 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在汉朝时达到顶峰,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有了江南意识。

D. 在中国南方随着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国早期的中原认同也逐渐转化为江南认同,为后来的江南意识所替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从内涵、产生、特征等角度对江南认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B.文章先指出江南认同的底蕴是家国之爱,随后按时间顺序明确了这种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

C. 作者举谢道韫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原文化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并最终生根开花的事实。

D. 文章先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介绍中原意识,故后文分析江南意识兼有文化、政治特性便其来有自,合情合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最初偏安江南的士大夫多以恢复中原为志,说明他们崇尚的是北方中原文化,江南还少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B.面对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给江南带来了自信,推动了江南意识的产生。

C.南方人长期向南迁的北方人进行文化学习,逐渐生成了江南意识,使得江南文化免除了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