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 抗日战争 作业(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 抗日战争 作业(1)第3页

1.【答案】A

【解析】1937年底国民政府首都从南京迁到重庆,日本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都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目的在于威逼中国政府投降求和,A正确;B、D不是日本的最主要目的,排除;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不能说明1938年到1940年日本轰炸重庆的原因,排除C。

2.【答案】A

【解析】根据"记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期间,敌后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A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党外合作,B表述错误;CD表述太绝对,错误。

3.【答案】B

【解析】1942年中国抗日期间拍远征军,主要目的是打动滇缅交通线,中美被迫共同开辟"驼峰航线"说明中国抗战得到了同盟国的支援。B正确;美国显然不是国际主义精神,A错误;"驼峰航线"并不是中外联络线,C错误;中国抗战时独立自主,D错误。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1942年""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于东方的观念""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中国积极要求西方国家废除近代以来的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故B项正确;当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当然也应该尊重西方国家"说明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5.【答案】(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