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第3页

答案 C

解析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后转向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因此说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

1.(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58年至195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购置的拖拉机及各种设备的总值达到了320亿卢布,约有100万技术人员转到了集体农庄,使得集体农庄摆脱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控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力量来使用各种机器和技术力量。这项改革(  )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B.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确立了与美争霸的优势地位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项改革只是在维持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错误;据材料"使得集体农庄摆脱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控制,有了自主经营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的力量来使用各种机器和技术力量"可知,这项改革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直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才确立了与美争霸的优势地位,故D项错误。

2.(2017·江苏无锡期中)"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下列措施体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的是(  )

A.改革的重点是农业

B.扩大开垦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给企业以部分权力

D.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答案 C

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与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侧重点不同,但没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