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作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作业第3页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6分)

  (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解析:第(1)问,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进步中总结,影响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方面来回答。第(2)问,据材料中省略号分层,依时间发展顺序概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理范围的变化,进而总结其特点。第(3)问,从中国小农经济的农业特点上去分析原因。

  答案:(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3)原因: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