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河北省邢台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根据材料"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加强道德修养,故A项"明人伦,正纲常"正确。BD项属于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朱熹强调的是教育目的是加强道德修养,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学校教育要体现社会责任感,而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加强道德修养德,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诗歌、词、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发展趋势是

A. 贵族化

B. 平民化

C. 民族化

D. 书面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平民化趋势,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国古代文学没有体现出民族化和书面化的特点,故CD项排除。

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人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朱熹已经实现了儒家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5.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