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 行远】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新人教版选修6 专题2公民的道德生活1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学业分层测评
【思远 行远】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 新人教版选修6 专题2公民的道德生活1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学业分层测评第2页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健身者破坏树木,是不爱护公物、不保护环境的行为,②③符合题意;也是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④符合题意。

  【答案】 C

  4.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语言要文明。"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不离口,不骂人,不讲粗话。这说明文明礼貌(  )

  ①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②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 ③影响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 ④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侧重考查文明礼貌的相关知识。①②③④均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首项规范,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交往日益频繁的要求,又体现了对中华美德的继承。故选D项。

  【答案】 D

  5.北京、长春、广州、杭州等城市都先后把每月22日确定为"让座日"。之所以选择22日作为"让座日",既是"让让"的谐音"RR",同时"22"的字形又与座位的字形相似,能进一步提醒市民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营造文明和谐的车厢氛围。这种活动可以让让座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人们自觉的活动,让交通更加和谐。

  (1)设立"让座日"对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什么意义?

  (2)有人认为:对熟悉的人讲公德;对不熟悉的人没必要讲公德。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的道德生活,采用递进式的设问形式。第(1)问考查基础知识。第(2)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答时要开拓思路,规范作答。

  【答案】 (1)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社会公德调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在公共领域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权益与他人权益的一致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他人权益、公共利益的漠视与不尊重,也是对自身利益的损害。②奉献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公共生活中,有些人对亲人、朋友和熟人很关爱,对其他人则比较淡漠。这不是有公德的表现。一个有公德的人,也应关心、爱护和尊重自己不认识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会更多地与陌生人交往。因而在公共生活中应平等对待他人,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人。

6.阅读漫画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