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5.2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曲折发展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5.2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曲折发展 作业第2页

(1)该决议是在中东哪次战争后作出的?

(2)在决议中认为如何才能建立中东地区的公正与和平秩序?

(3)安理会的决议是否真正得以实施?遇到什么阻力?

参考答案(1)第三次中东战争(或"六日战争")。

  (2)以色列军队撤离最近冲突中所占领的领土;终止一切领土要求;结束交战状态;尊重各国主权等。

  (3)未能真正实施。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拒不归还新占领的土地。

4.导学号8859405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平是不能强加的。""和平只能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而不能通过采取恐怖行动或仗势欺人来建立,就像我们的敌人在过去的6年里,事实上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国家霸占了巴勒斯坦之后的25年里所做的那样。""如果他们(以色列人)认为他们能够以威胁阿拉伯腹地来恫吓我们的话","他们必须记住我过去说过,现在仍然这样说的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人家打我腹地,我必打人家腹地""我们不是为侵略别人的土地而战。我们在战斗,并将继续战斗下去,以实现下面两个目标:第一,收复1967年后我们被占领的土地。第二,寻求一种办法以恢复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我们的战争是反法西斯和反纳粹战争的继续"。

  --埃及总统萨达特谈反对以色列

侵略斗争(1973年10月)

材料二 我向世界宣布,以色列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我们要和你们在公正而持久的和平中生活。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以色列议会

发表的讲话(1977年11月)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对以色列政策的变化,分析影响这一政策变化的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达特对以色列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及历史启迪。

参考答案(1)从敌视、军事对抗以色列到谋求埃以和平。因素:埃以双方意识到埃以矛盾不可能通过战争得到解决;外部力量(美国)的推动。

  (2)影响:埃以关系实现和解,双方签署"戴维营协议",并最终建交。历史启迪:中东和平进程尽管一波三折,但通过谈判,用"土地换和平"方式解决阿以问题符合各方利益、符合历史趋势;应建立长效和平机制,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5.导学号8859405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由瑞典发明家诺贝尔创立。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每年,该奖项的评选都令世人瞩目。下图中的三位政治家都曾获得该奖项: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