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16.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逆读: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

  ①新的观念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 ②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③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  ④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鼎盛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只要你是爱音乐之人,只要你拥有音乐梦想,只要你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音乐潜力,那你就快来加入我们吧,我们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也期待着一个个音乐人才。这则广告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发展多种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②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推陈出新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 ②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④特有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高度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

  ①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③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这体现了(  )

  ①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逐渐走向同一 ②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2.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互联网+的时代,春节也开启了"数字时代"。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让我们共享浓情中国年。这表明(  )

  ①全面传承传统习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3.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荆楚讲坛进军营·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公益讲座上引用罗素的名言来描述中华文明的五千年传承:"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背靠五千年的积淀,中华民族精神之树根深叶茂,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在罗素等名家赞扬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