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二 第六单元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二 第六单元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作业第3页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发展主流的理解能力。近代社会前期,中国社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外来民族压迫;二是实现近代化,发展中国。无论哪一社会阶层均为实现这两大任务努力争取。题干中的思潮的演变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反映。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

  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骤然风行鼓荡,尤其是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不但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人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8位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劝、瞿鸿机的赞同。宪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之一。

  --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

  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初宪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运动的特点。

解析 (1)结合题目要求的时间"20世纪初"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世界局势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中"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得出从无到有,范围渐广;根据材料中"不但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人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得出朝野提倡,参与阶层较为广泛,根据材料中"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