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二专题二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二专题二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作业第3页

答案: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割。①产业资本家通过投入产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分割的结果是得到产业利润。②商业资本家通过投入商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分割的结果是得到商业利润。③银行资本家通过投入借贷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分割的结果是得到利息。④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分割的结果是得到地租。

10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个机器人将相当于1 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

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解析:本题以机器人的使用为背景考查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能力。机器人仍旧是生产资料,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相对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种商品。工业机器人属于生产资料,它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只有使用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普遍使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最主要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由此可见,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所受剥削程度的降低,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一劳动者身上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