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作业1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作业1第3页

参考答案

1.解析:二战后欧洲一体化,主要是为了改变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利地位。

答案:B

2.解析: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日本采取了追随美国的政策。从照片中人物的体貌特征可以判断,左边高大魁梧的是麦克阿瑟,右边低矮瘦小的是裕仁天皇。

答案:C

3.解析: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大多属于第三世界的新兴独立国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众多力量分散的新兴独立国家实现了联合,形成一支在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答案:B

4.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当时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答案:B

5.解析: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崛起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C、D两项与"1971年"的时间条件不符。

答案:A

6.解析:图中两枚导弹上分别标有美国和苏联的国旗,漫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处于两枚巨型导弹的威胁下,求安全、求生存是法德两国当时最迫切的任务。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欧共体建立的国际背景。

答案:C

7.解析:欧洲的联合开始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由此可判定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8.解析: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美国的态度由"强加"到"彬彬有礼......倾听",根源于美欧实力对比的变化。欧洲国家地位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欧共体建立后欧洲国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答案:D

9.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而言",A、C、D三项表述均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0.解析: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与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政策的不结盟运动的精神是一致的。

答案:B

11.解析:不结盟运动的特点是"不结盟",由此可见A、D两项不正确。不结盟并非"不与任何国家交往",B项认识明显错误。

答案:C

12.解析:题干材料所说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应该是指两极格局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但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并不是美苏两国矛盾缓和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美国两国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3.解析: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就是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B、C、D三项都不能正确反映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答案:A

14.参考答案:

核心思想: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重大影响: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15.参考答案:

(1)特征: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以欧洲为重点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以美苏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