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作业第2页

5.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痼疾。其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通过题中现象分析背后的实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的实质是土地私有。故选B项。

6.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国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

A.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 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男女分工劳作,没有体现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没有体现私营纺织作坊,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男子采桑,女子喂蚕,反映了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故D项正确。

7.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答案:B

解析:材料图片中的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小农经济的状态,故A项错误;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牛耕和生产工具,这属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图片描述的是一种生产状态,不能体现农业是否独立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图片中的播种工具早在西汉时已经出现,后一直沿用,无法体现"不断创新",故D项错误。

8.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