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四:4.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四:4.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作业第3页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4分)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分)

  解析:第(1)问,旧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从"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一句话中概括其主张。第(2)问,"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一句话是答题的切入点。第(3)问,孙中山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要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第(4)问,"以史为鉴",孙中山思想理论的研究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

  答案:(1)内容:平均地权。

  发展: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

  (2)原因: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

  (3)特征: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立足国情。

  (4)意义: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摘编自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我对孙君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事情,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

  --摘编自梁启超《孙文的价值》

  (1)概括两则材料对孙中山评价的不同之处。(8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4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三个"纪念"和材料二中的"政治家道德""不为也"几个关键词中对比分析其评价的不同之处。第(2)问,首先应该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方向的角度来评价,是推动还是阻碍中国社会的前进,然后考虑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标准进行客观辩证地评价。

  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孙中山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材料二认为孙中山政治道德不高。

(2)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评价;以是否推动社会发展为依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