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体现秦代整齐划一的治国理念,而他又是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理念。故选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技艺,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权制度的理论来源

6.《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法家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B.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坚决抛弃

C. 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 D. 是对"性相近,习相远"的阐释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三纲五常对人的扼杀,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与性本善相悖,故C项正确。材料中三纲五常思想是儒家思想,A错误。B中坚决摒弃说法绝对,排除。"性相近,习相远"属于性格养成,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7.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A.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B.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C. 司法程序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儒家思想强调三纲五常思想,"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体现出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A正确。B中"普遍存在"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中说明的是司法实践,不是司法程序问题,C错误。儒家经典并不是法律基本原则,D错误。

8.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这反映出唐代

A. 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B. "三教合一"趋势加强

C. 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 D. 儒学复古性色彩浓厚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