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芮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芮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A.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B.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 自相矛盾

D. 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三者都是为我所用,否定或肯定孔子,李贽和陈独秀是反封建的先驱,康有为这样做是为了给戊戌变法提供舆论支持,三种观点在本质上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故A项正确;C是表面现象,B是李贽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D对康有为的评价不够中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康有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评价

8.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 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C. 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 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体现的是对农民经济生产的关注,属于经济层面。而"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体现的是对农民参与革命的关注,属于政治层面。由此可知孙中山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了孙中山对农民参与革命的关注,但并没有明确指了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民权主义才是核心,排除C项。孙中山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但并不代表他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

9."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在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

A.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