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7 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7 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作业第3页

【解析】 依据题干表格可知,1953~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结合所学可 知,1953~1960年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 林模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故B项错误。1953~1960年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不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故C项错误。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的措施,故D项错误,故选A。

2.(2016•湖南常德一中)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一变化,说明苏联改革( A )

A.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 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 D.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解析】 据材料"1965 年改革时,国家经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苏联改革减少了政府的计划管理,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故A正确。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是利用资本 主义的因素发展社会主义,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故C排除。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过于绝对,故D排除。

3.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 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B )

A.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

C.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 D.被迫转向政治领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很明显,这份报告本身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由此可以排 除A、C、D。答案选B。

4.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 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解析】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即已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1964年赫鲁晓夫下 台,他的改革随之告终,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于20世纪80年代执政,排除D项。

5.(2016•辽宁锦州期末)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D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 "民主化""私有化"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因此,D项符合题意。

6.(2016•辽宁大连期末)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改革很快陷入困境。导致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B )

A.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B.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C.缺乏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 D.没有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首先着手经济改革,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以往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调节的作 用,涉及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宏观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