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作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作业第3页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解析:选C 末指商业,本指的是农业,商人富裕的人多,农民富裕的人少;商业籍由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互相辅助依存;多集合些织布女,一年下来计算一下织好了多少布,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与农业有关,与材料观点均不一致,故A、B、D三项错误。有钱不投向商业,男子不投入军营,与材料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洛阳--古都气度

  

  西周以镐京(西安)为首都,成周(洛邑)为陪都......后代凡是都长安的政权,多以洛阳为陪都,凡都洛阳的政权,常以长安为陪都,汉唐即是。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材料二 扬州--市井风貌

  "扬州大利首推盐,女惰男奢两弊兼。""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这是清代竹枝词中对扬州的描写,扬州在清代有独特的地位。清代扬州府共出348名进士(为各府进士平均数的3倍左右),其中一甲进士11名。道光中叶,京城流传"苏州出状元,扬州出尚书"之美誉。扬州还有相当著名的"三把刀",指的是厨师、理发师和剃脚匠。如薙(同剃)头铺,扬州城内约计有"三数百家","求条签去修个脚,嗅袋烟来剃个头。等戏开台先排凳,看汪班内老名优。"这描绘的就是贩夫走卒的休闲生活。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唐时期长安、洛阳适合为都城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以清代扬州城市发展为主题,对材料二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解析:第(1)问,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关键: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二是便捷的交通,三是富饶的土地,再结合历史传统总结归纳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四句话,体现了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