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全一册【302edu解析】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三历史全一册【302edu解析】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人文精神

6.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 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 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 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体现了"教义之浸淫",故C正确。儒家思想,不是宗教,故A错误。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也不符合儒家思想,故B排除。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也源于儒家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7.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 反对君主独裁

B. 反对君主制度

C. 提倡格物致知

D. 提倡尊君卑臣

【答案】A

【解析】

"然必谋之大臣"说明和大臣共同商议,"以求公议之所在"以达到公正,说明朱熹反对君主决策的独裁,A正确;材料反对君主独裁,不是反对君主专制,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朱熹求理途径,C错误;D中尊君卑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

8.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