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仿真卷 物理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通化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仿真卷 物理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测试卷

物 理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C

  【解析】振子的位移指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物体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因而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位移逐渐减小,B错误;物体向着平衡位置运动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A错误,C正确;物体向着平衡位置运动时回复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也减小,D错误。

  2.【答案】B

  【解析】机械波的频率就是振源的振动频率,故A正确;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由v=可知,在一个周期内,沿波的传播方向,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故C正确;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本身决定,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弹簧振子先后经历最短时间到达同一位置时,若速度相同,则这段时间间隔就等于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从振动图象可以看出振子的振动周期为2t1,选项A错误;在t=0时刻,振子的位移为零,所以振子应该在平衡位置O,选项B错误;在t=t1时刻,振子在平衡位置O,该时刻振子速度最大,选项C错误;从t1到t2,振子的位移在增加,所以振子正从O点向b点运动,选项D正确.

  4.【答案】A

  【解析】波源质点的振动周期等于波的周期,大小T=λ/v=0.2/2 " s"=0."1 s" ,选项A错误;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一定为4 cm,选项B正确;波传到x=20 cm的质点处时,此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故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选项C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质点沿着x轴正向运动时,站在x轴正向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在变大,选项D正确。

  5.【答案】B

  【解析】由共振曲线知此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5 Hz,固有周期为2 s;再由T=2π,得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 m;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周期增大,固有频率减小,则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左移动。

  6.【答案】B

  【解析】波的周期T== s=4 s,波长λ=8 m,波速v==2 m/s,则再经过6 s,波传播的距离为x=vt=12 m,该波传到x=24 m处,选项A错误;M点在此时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此后第3 s末,即经过了T,该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B正确;因波传到x=12 m处时,质点向y轴正方向振动,故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选项C错误;M点第一次到达y=-3 m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小于=2 s,选项D错误。

  7.【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λ=8 m,周期T=8 s,所以波速为v==1 m/s,该时刻开始质点b向上运动,所以该波沿-x方向传播,A错误;经过4 s(半个周期)质点a振动的路程为2A=1 m,B错误;此刻质点a运动方向与质点b相反,沿-y方向,C错误;在t=2 s时质点a在波谷处,速度为0,D正确。

  8.【答案】C

  【解析】根据在星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知: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1/4倍,质量不变,所以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g'=g/4;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可知,要使该单摆在行星与在地球上周期相同,所必须将摆长缩短为L/4,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9.【答案】AD

  【解析】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驱动力来源于振源,各质点起振时与振源起振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其频率等于振源频率,故A正确;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声源的频率没有变化,是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用泡沫塑料作为商品的内包装,其目的是减震,减少了外界冲击力对商品的破坏作用,不是避免共振现象,故C错误;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故D正确。

  10.【答案】CD

  【解析】根据共振的条件可知,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达最大,故A错误;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0 Hz时,丝网仍然振动,B错误;当"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周期为0.005s时,其频率:f=1/T=1/0.005=200Hz,与丝网的固有频率相等,所以丝网的振幅最大,故C正确;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所以昆虫"落网"时,丝网振动的频率由"落网"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决定,故D正确。

  11.【答案】AC

【解析】 t=0.5s时,甲位于最大位移处,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为零,而此时乙位于平衡位置,图象的斜率最大,速度最大,故A正确;在t=1.0s或t=2.0s时,甲的加速度最小,甲位于平衡位置,回复力为零,此时,乙也位于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故B错误;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频率之比为周期之比的反比,由图象可知,甲乙的周期之为2:1,故频率之比为1:2,故C正确;在t=1.0s或t=2.0s时,甲乙都处于平衡位置,回复力都为0,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