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作业第3页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专家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 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材料二 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问题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 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

(1)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

(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        "等现象;我国针对人口素质问题提出的基本政策是           、          ,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    人口群体素质。

(3)归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在增大,数量在增加,主要是以农民工流动为主,流动有明显的方向性,即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第(2)题,根据农村人口增长特点可知,人口政策应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3)题,材料所反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迁移影响不同地区人口结构,如性别结构、民族结构、职业构成等。

答案(1)B

  (2)留守儿童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女性

  (3)人口迁移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人口迁移可能会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降低等问题。

能力素养拓展

美国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第1~2题。

1.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2.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