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2019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302edu2019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 语文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郭宏安《风格乃文学之大体》,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3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的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精"与"内"。

  B.判断译本的优劣,要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忠实原作、是否准确,更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

  C.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

  D.译者对原作风格把握不准,即使词句译得很精准,也不能说是全面落实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的要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大量地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体现出其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

  B.举例论证注意了详略得当,既有多例的排比列举,也有对一例的深入分析。

  C.引用沈宗骞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应着眼于整体风格而不是细节。

  D.作者在论证评论诗文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家也应如此。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译者能够准确地感觉、体会原作的风格并且能用汉语准确表达,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

  B.诸多优秀作品因为具有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的精气神,所以虽然有些瑕疵,但也不害其为名著。

  C.译作整体之美不一定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所以,文学翻译批评家在批评时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

  D.文学翻译批评家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原有的风味"上,独具只眼,发现其整体之美,否则,就失去活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

  材料二:

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