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3节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一单元第3节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①点(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①点与②点相比,线速度大的是________。

  (3)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出发再回到B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叫做一个________年。

  

  

  答案

  

  知识清单

① 椭圆 ②1恒星年 ③1月初 ④近日点 ⑤较快 ⑥7月初 ⑦远日点 ⑧较慢

⑫南北回归线 ⑬1回归年 ⑭太阳光线 ⑮地平面 ⑯正午 ⑰太阳直射点 ⑱北回归线 ⑲南回归线 ⑳赤道 \s\up1(21(21)最小值 \s\up1(22(22)最大值 \s\up1(23(23)最大值 \s\up1(24(24)最大值 \s\up1(25(25)最小值

  基础达标练

  1.如图示:

  

  解析 解答此题应分两步,第一步确定9月25日时地球所处的位置;第二步确定地轴倾斜方向,图中左侧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点离太阳较近,意味着左侧的点代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右侧的点代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推断出上方的点代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下方的点代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9月25日处于秋分与冬至之间,且距秋分较近,由此确定9月25日时地球的位置。地轴方向的确定应结合冬至、夏至两日来判断。先在冬至日与夏至日的位置处画一地球,再连接两球心,接着画地轴,使连线在冬至日处指向南半球,在夏至日处指向北半球。

  2.(1)④ (2)先逐日变短,夏至日最短,后逐日增长 先逐日变大,夏至日最大,后逐日变小 (3)② 如下图所示:

  

  解析 第(1)题,由于该地理小组测的是我国西部的太阳高度,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竿影最长,故④符合题意。第(2)题,该地处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故当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影子变短;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影子变长,故在此期间竿影是先变短后变长。第(3)题,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影子变短,故为②。

  方法技巧练

(1)C (2)43°08′ 66°34′ (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