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人文艺术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人文艺术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B. 制度伦理就是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要在制度中彰显人性,体现对人的尊重。

C.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要求兼顾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不可偏废。

D. 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制度建设和意识培养四个角度,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具体措施。

B. 文章先进行定义分析,继而摆事实、讲道理,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意义。

C. 全文以总分结构为主。第二三段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又与第四段构成因果关系。

D. 对于"公"与"私",作者采用辩证分析的思路,说理充分,结论令人信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涉及的公共空间伦理,与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伦理,应该保持一致。

B. 只有不断规范现代公共交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

C. 如果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就无法进行旨在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D. 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的构建,其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结合文本内容"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分析可知,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公共空间伦理"意识很淡薄,而不是"公共伦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