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中图版 选修六+第3章+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中图版 选修六+第3章+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答案】 B

  读我国36°N附近1950年、2017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回答4~5题。

  

  4.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河流含沙量增大 ③酸雨加重

  ④海平面上升 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

  5.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

  A.停止工交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

  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绿化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

  【解析】 读图可知,2017年与1950年相比,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林地和荒地面积减少、而耕地、工交、住宅用地和滩涂面积扩大,其耕地面积的扩大是毁林开荒导致的。该地为36°N附近沿海的低山丘陵地区,森林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进而沿海地区滩涂扩大。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其合理的做法是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答案】 4.B 5.C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据此回答6~7题。

  6."穷了山区,害了平原"这句话从反面说明森林具有的环境效益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7.森林植被破坏,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土地荒漠化 ②火山喷发 ③水土流失 ④山体滑坡 ⑤水旱灾害频发 ⑥泥石流 ⑦地震 ⑧物种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