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三:课时1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民版必修三:课时1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作业】第2页

  C.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 [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这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基本一致,从而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D项。]

  5."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D [由"孙中山晚年"可知题中所指为新三民主义;由"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可知,与旧民族主义相比,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由"多数之民众"可知革命所依赖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为全体民众,故选D项。]

  6."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改良主义

  C [依据"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可知,该思想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应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C项正确。]

  7.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主张建立中华民国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