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辽源高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第5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历 史 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分封制一定程度上拱卫了王室,加强了统治,分封制拓展了疆域,有利于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B正确;西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故A错误;分封制的对象有王室、功臣、先代贵族,故C错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因此实现了权力的集中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

【答案】B

2.【解析】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答案D项。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A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而非"居民",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说明对于同一历史事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故答案为C项。历史评价没有历史叙述客观,排除A项;历史事件的多元化影响是指某一历史事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材料反映的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突出体现其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C

4.【解析】根据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蒋介石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故C项排除;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错误。

【答案】A

5.【解析】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应当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止,但从材料信息看,北约仍然在不断增加成员国,这是由于北约已经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即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了转变,故B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北约不断扩大的事实,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北约的成员国包括美国与西欧国家,不属于区域集团,排除C;1991年底苏联已经解体,D错误。

【答案】B

6.【解析】西汉初年为解决王朝财政问题,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强政府对经济资源的垄断。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主要措施,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西汉政府没有实行这样的政策,排除;颁布"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不是解决财政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7.【解析】由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可知其年收入大概是5*12=60元,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说明工人的年收入要高于农民,故C正确;由两地工人和农民年收入的比较可知是上海优于直隶,故A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故B项"开始"错误;材料未体现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故D错误。

【答案】C

8.【解析】材料表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都有较快增长,而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有限,这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计划经济体制调节失灵",排除A;材料反映经济生产不能与消费能力同步增长,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材料表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都有较快增长,而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有限,人民生活质量不可能大大提高,排除D。

【答案】C

9.【解析】材料"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说明其进出口贸易过于单一,苏联经济制度存在问题,新经济制度没有成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故排除A,选C;材料没有提到美苏军备竞赛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美苏综合国力,排除D。

【答案】C

10.【解析】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D正确;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A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世界主流现象,B错误;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已经形成"表述错误,排除C。

【答案】D

11.【解析】由表中数据看出,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说明文化教育有利较大发展,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B正确;材料反映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A错在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贵族"的信息,排除C;社会发展推动文化进步,而不是出版业推动文化进步,D表述不恰当,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