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3-5光子 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德布罗意波 第1课时 作业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3-5光子 康普顿效应及其解释 德布罗意波   第1课时  作业第2页

  【答案】 CDE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微观物理学中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B.实物粒子与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在光的衍射实验中,出现明条纹的地方光子到达的概率较大

  D.粒子的动量越小,其波动性越易观察

  解析:选A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是概率波,故A错误,B正确。光是概率波,在明条纹处光子出现的概率大,故C正确。物质波的波长λ=,故粒子动量越小,波长越大,波动性越明显,故D正确。

  6.根据物质波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有波动性,宏观物体没有波动性

  B.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

  C.宏观物体的波动性不易被人观察到是因为它的波长太长

  D.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相比,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

  解析:选BD 由物质波理论可知,一切物质都有波动性,故A错B对。由λ==可知C错,D对。

  7.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体在某种速度下的德布罗意波长和频率为1 MHz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由表中数据可知(  )

质量/kg 速度/m·s-1 波长/m 弹子球 2.0×10-2 1.0×10-2 3.3×10-30 电子(100 eV) 9.1×10-31 5.0×106 1.2×10-10 无线电波(1 MHz) 3.0×108 3.0×102   

  A.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

  B.无线电波通常情况下只能表现出波动性

  C.电子照射到金属晶体上能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D.只有可见光才有波动性

  解析:选ABC 弹子球的波长很小,所以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故选项A正确。无线电波的波长很长,波动性明显,所以选项B正确。电子的波长与金属晶格的尺寸相差不大,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选项C正确。一切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所以选项D错误。

  8.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 Hz和5.44×1014 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

  解析:选A 金属的逸出功W=hν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可知,从金属钾表面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金属钙的大,金属钙表面飞出的光电子能量E小,因λ=,所以从钙表面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波长,选项A正确。

9.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 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通过电场加速,然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述说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