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专题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业)第3页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什么教训?(7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集体农业的成果?为什么?(10分)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3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判断是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不适应。第(2)问由"安徽""生产责任制"判断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3)问由材料信息判断基本着眼点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集体农业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