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 )

   A.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

   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9.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设想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和机构来行使。这一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君主专权

   B.赋予人民主权

   C.宣扬权力至上

   D.倡导法律平等

   10.1866年,美国国会通过《公民权利法案》宣布: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除印第安人之外)只要不受任何外国法律的管辖,都是美国公民。这一法案同时规定,所有的美国公民,不论种族、肤色以及以前是否受到奴役,都将在联邦境内各州和所有领地上享有同样的公民权利。这一法案的颁布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地方各州有较强的自主性

   B.种族歧视政策被废止

   C.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扩大

   D.具有强烈的排外色彩

   11.据世贸组织2001年度报告,190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这表明( )

   A.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 B.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C.经济全球化无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中国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宋初承袭的是晚唐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在西方的启蒙进程中,启蒙与传统表现为一种回归关系,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也注意到启蒙张扬个性一面,但由于国家与民族的存亡危机,并未向西方启蒙运动一样进入到深层的理性与自由去揭示启蒙意义,而是把启蒙定位于科学与民主这样一种外显的范畴。五四启蒙运动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宗法制度,开启了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中国的启蒙运动面对的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农民社会,半殖民地农业中国之现代化的课题。因此,中国启蒙的基本困难在于匮缺自由主义现代性赖以生长的西方市民社会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