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4月份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4月份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也许并非巧合,中国古代山水精神在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找到了它的回响。庞德说:"剔除事物的象征意义,事物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象征,是一只鹰就叫它一只鹰。"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也有一句名言:"没有观念,只在事物中。"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对山水诗本质的又一种表述。

(摘编自胡兴《山水诗的一般品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朝时期人们的山水意识已经觉醒,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新的审美关系,从而促进了山水诗的产生。

B.为了摆脱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威胁,人类才从自然沉睡中醒来,塑造了河伯雨师等自然神。

C.《诗经》《楚辞》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和谐,表现在艺术上便是景物在诗中起到了衬托与起兴作用,成为了抒情载体。

D.自然在诗中具有了本体意义,既标志着山水诗品格的确立,也意味着一种新的艺术精神的诞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远古到唐朝逐步展开,论证了中国山水诗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质。

B.文章主要使用对比的论证的手法,鲜明揭示了山水诗与抒情诗中景物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C.文章通过解析具体诗句,论证了谢灵运与王维的山水诗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D.文章结尾借用西方诗人话语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山水诗中的自然意象是一种纯粹意象,而非象征意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经历了合一、分离、复归三个阶段,显示了文化人类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

B.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的增多,表明了《诗经》《楚辞》时代,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诗经》中的"蒹葭"和"白露"属于象征意象,而王维诗中的"明月"和"清泉"则属于纯粹意象。

D.南朝特定的社会和思想背景,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使人们意识到与自然的分离,从而主动向自然复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0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从2007年9月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费用由国家财政安排。同时,免费师范生在入学前需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支教2年。另外,免费师范生在毕业前及协议规定的服务期限内,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通知》还规定了"违约"的规则,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如果并未按约回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经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生活补助,并缴纳违约金,同时还会记入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