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5.《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注:人名主父偃)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是

A. 郡国并行制

B. "推恩令"

C. 征辟制

D. 察举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把诸侯的封地再进一步划分,以削弱其实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郡县制的内容信息,故A项排除;CD两项反映的都是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无关,故排除CD项。

6.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不等同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故A项错误;从汉代到明清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增强,故B项正确;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说明专制皇权趋于顶峰,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享有司法权,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可以处死罪犯。宋代......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到明清中央集权的增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7.唐太宗时期,大臣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注:官职)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这反映出当时

A.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