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作业第3页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解析] 第一小问从表格可以看出呈现的是增长的趋势。原因从新中国建立、土地改革以及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等方面回答。

  [答案] 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解析] 观察图片可以看出1960年是一个分界点,发展有波折。因此要分阶段分析。原因根据不同阶段党和政府采取的农业措施来思考回答。

  [答案] 变化: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

  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面对严重经济困难,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材料三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解析] 阅读材料三判断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推动农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

[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也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