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作业第3页

  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 866 667 1 223 粮食产量 3 900 2 870 3 200 3 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可回答心态,迁移所学知识不难解答其主要因素。

  [答案] 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 关键是要细致观察材料中数据的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是"主要原因"。

  [答案] 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