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4页

将生产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计划内的产品由国家核定价格,计划外的产品则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表明,当时我国

  A.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 B.劳动分配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调整 D.经济体制正出现转型的趋向

23.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此举向国际社会传递出

  A.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改革方向 B.中国坚决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C.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基本国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24.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二、非选择题(25题26分,26题26分,共52分)

25.(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 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