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3-3 第七章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 作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3-3 第七章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 作业第2页

  C.食盐能溶于水而石蜡却不溶于水

  D.液体一般很难压缩

  解析:金属块锻打后能改变形状而不断裂,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拉断钢绳需要一定外力,也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而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食盐能溶于水而石蜡不溶于水是由物质的溶解特性决定的,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无关,故答案为A、B、D。

  答案:ABD

  5.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  )

  A.分子力总对乙做正功

  B.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

  C.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乙克服分子力做功

  D.乙先克服分子力做功,然后分子力对乙做正功

  解析:甲、乙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力为引力,对乙做正功;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为斥力,对乙做负功,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6.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可以解释许多现象,下面的几个实例中利用分子力对现象进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锯条弯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是因为断裂处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了作用

  B.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越费力,是因为胎内气体分子多了以后互相推斥造成的

  C.从水中拿出的一小块玻璃表面上有许多水,是因为玻璃分子吸引了水分子

  D.用胶水把两张纸粘在一起,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有较强的吸引力

  解析:锯条弯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是因为断裂处分子之间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力不能发挥作用而断裂;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越费力,是因为胎内气体分子多了以后气体的压强增大,而不是分子之间斥力起作用。选项A和选项B的解释是错误的,选项C和选项D的解释是正确的。

  答案:CD

  7.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v,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为mv2

B.分子力对乙分子做的功为m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