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周测(3.11-3.17)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
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周测(3.11-3.17)历史试卷 Word版缺答案第2页

10.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B. 唐朝的吏部C. 宋朝的枢密院D. 明朝的内阁

11.唐朝时,政事堂一开始是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非三省长官不得进入。后来,皇帝常常把一些官阶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头衔,让他们有资格进入政事堂参与朝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B.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C.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D.扩大唐政权的社会基础

12.隋唐以后,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

A. 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B. 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C. 地方官史腐败日益严重 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1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14.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

A.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C.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15.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兼相印,真宗征求参知政事李沆的意见。李沆认为石保吉没有攻城作战之功,恐怕招致众人的非议,后来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议,此事即停止。由此反映出宋代( )

A. 朝政混乱导致君权弱化B. 君权受到文官体制制约C. 强化了谏官的监察权力D. 相权与君权的矛盾尖锐

16.北宋时,在州郡之上设置路一级的派出机构。各路设转运使,掌财赋;设提点刑狱,掌刑政;设提举常平,掌常平、水利等;设安抚使,掌军政。这四个机构相互平行、互相监督,又共同负责对地方州郡的监督。也被称为"外台"。这一举措( )

A. 削弱了三省六部的权限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 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17.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8.朱元璋综合历朝的统治经验,创立新制度。废中书省,朝政由六部尚书分任,废枢密院,军卫分五府都督分统,皇帝一人总揽大权,不容有第二人偷窃权柄。这表明(  )

A.封建制度生机勃勃 B.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明朝权力分配合理 D.朱元璋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