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选修4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作业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选修4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作业第4页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回答说:"臣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君主、国家和人民三者之间是何关系?他是怎样认识君主个人欲望所造成的影响的?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这一思想导致他采取哪些措施?

  (3)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们是如何得出上述结论的?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统治思想。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注意唐太宗言论中的逻辑和递进关系,就可以发现唐太宗考虑问题的全局观念,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品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避免照抄材料原文,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尽可能准确地回答,不要答非所问。

  【答案】 (1)互相依存的关系。君主为所欲为将危及国家的存亡。

  (2)以民为本的思想。采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误农时等措施。

  (3)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不爱惜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赴唐沟通关系。......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遂于十五年(641年)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松赞干布的一生,功绩卓著。......他将藏族人民引入了团结、繁荣、富强的时代;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