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作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作业)第4页

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2015·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清代以来,中国从自我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72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

1759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粉国内外运销数量(1913-1919)。单位:万担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259.68 11.95 -247.73 1915年 17.74 19.66 +1.92 1917年 67.88 79.80 +11.92 1919年 27.13 269.43 +242.30 --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面粉的进出口量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简述这一时期中国面粉业等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政策,据材料一中"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皆孥问治罪"可以判断是指海禁政策;第二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凡官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