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2页

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 8、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②以 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 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这个词汇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本意是指对待儒家经典的一种严谨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毛泽东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把它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境界。据此回答9-10题。

C 9、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④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 程的两个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10、"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说明文化

A.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 B.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C.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 11、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普遍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世纪因而被称为"科学的世纪"。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以上文字主要说明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B 12、现在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A.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

C.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D.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化,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

A 1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 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14、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