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二段阐述了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收藏与"帖"书法楷模意义之间的关系。

B.文章第六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写出了《张翰帖》的特点。

C.文章在论证了"手帖"的意义改变后,指出唐代的许多名帖已经不具备书信的性质,而且字体和前朝相比更倾向端正与严谨。

D.手帖是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最初并不具备书法范本的功能,但到了王羲之时发生了变化。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帖的内涵由书信扩大为习字的书写范本,是因为王羲之手帖书信里字体漂亮,在他去世后三百年间,这些手帖逐渐被保存珍藏,装裱成册页卷轴,转变成练习书写、欣赏书法的范本。

B.《十七帖》一类的官方敕定的手帖总集版本的产生是因为"帖"这一词汇具有了书法楷模的意义。

C.《张翰帖》作为书信不仅笔法严谨,而且飞动飘逸。

D.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因为欧阳询为人处事严谨,因此他的《张翰帖》用笔端正严格拘谨。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书法楷模的"帖"的出现靠的就是唐皇室对王羲之手帖的爱好与收藏,对南朝手帖的搜求。

B.因为唐代的名帖《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已经不再是书信,所以这些帖的笔法严谨而不飘逸。

C.由宋徽宗和宋高宗对《张翰帖》的评价来看,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欧阳询的书法在宋朝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D.魏晋文人用行草写帖,唐代人用楷体写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帖的字体的风格受文体的绝对影响。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十有三年秋九月,皇帝宅忧,甫旬日,即起杨公名时于滇南,士大夫知与不知,皆惊喜相告。乾隆元年二月,公至自滇,以礼部尚书入教皇子。上与诸王大臣议政之暇,时召公入见。而是秋七月上旬遘末疾,泱月而薨。是日,士友奔唁,暨国子生聚哭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