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作业】第3页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1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 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

19.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 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 帮助清政府巩固统治 D. 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20.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 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 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 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 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21.十八世纪的中国有较多的外国商人前来购买茶叶、生丝、大黄和其他货物,停泊在广州的外国船舶数目从乾隆十六年的19艘增至乾隆五十二年的81艘,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高达98%)的黄金,只有10%的货物是商品。这反映出当时清朝

A. 逐渐放弃海禁政策 B. 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D. 对民间贸易加以严格限制

2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

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一项特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 D. 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

2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 鸦片战争 B. 通商战争 C. 中英战争 D. 夷匪犯境

24.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即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据此英国攫取了

A. 协定关税权 B. 领事裁判权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永久居住权

25.《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有利于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及九龙司地方一区

26.1844年,大臣耆英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 )

A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 B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

C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 D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

27."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