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A.⑤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③ D.②③④⑤①

7.下列各项中的相关文言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数: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范增数目项王

B.殆: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C.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度: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予自度不得脱,但欲求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9.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

①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②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③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

④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辞》)

⑤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A.①③ B.④⑤ C.①④ D.②⑤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由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滴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10.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提现西画的艺术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