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作业第5页

进行国事访问,并在访问巴西期间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这表明中国

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 立足于国家利益的全方位的外交

D.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0.【答案】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1~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 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根据材料,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11.【答案】趋势: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主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到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答"从单边外交到多边外交"或者"从革命型外交到国家型外交"亦可)

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苏联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和支持中国。所以采取"一边倒"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上,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所以采取全方位外交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