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首发》山西省2019届高三百日冲刺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302edu首发》山西省2019届高三百日冲刺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与受众产生共鸣。可见,美具有"意"和"象"的双向性,当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闪现,艺术家便进入"物我两忘"的创作之境。

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而审美价值存在于--人、艺术作品和宇宙--艺术三要素之中,当三者在一个共同的维度,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板桥的"三竹说"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人、自然和作品之间的这种审美互动。美的闪现,美的感知,美的捕捉,美的体悟,皆在"物化"的意象中完成,并且通过艺术家之手,以笔墨的形式落实到纸面上。当美在"意"中,美是流动的、不确定的、难以捕捉的,它需要艺术家和宇宙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感应,将抽象之美在意念中不断强化,通过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行为,将无形之"美"落实成"象",使之成为有形之态。可见,情感性的意象思维贯穿于艺术创造、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全过程,而艺术作品承载着将意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将无形之美转化为有形之美的价值属性。

判断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准是错综复杂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有高低之分,有雅俗之别。标准难以统一并不会弱化审美的重要性。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立足中国文化,以中华美学传统为核心,汲取中西美学精华,让中华美学精神在今天释放其巨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既应和时代的呼唤,也契合国人美好的精神需求。

(摘编自王可《美在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柏拉图对"美"下了好几次定义,都被自己推翻了,最后才找到一个永恒完整的定义。

B.人、艺术作品和宇宙三者同处在一个维度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

C.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越深,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审美价值也就越大。

D.抽象之美要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活动,将它转化为有形之态,才有可能成为艺术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柏拉图给"美"下定义谈起,引出对"美"的认识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

B.论述"美属于一种意象"时,分别对"意"和"象"进行诠释,便于读者把握美的含义。

C.文章第五段用郑板桥"三竹说"的创作理论,论证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的观点。

D.与重视中华美学精神的现实意义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对美的本质做了新的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美,应该用联系、运动的观点看,不能用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定式和理论模式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