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C.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D.铲除了封建割据的根源

5.清朝人关以后,共进行科考112次,钦点状元114名,除顺治九年、十二年科考分满汉两榜出现过两名满族状元外,其余112名状元均非满人。清政府"满不点元"的做法反映了

A.满族的教育水平远低于汉族 B.清政府不愿接受汉族文化

C.科举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 D.清政府着力调和满汉关系

6.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职业及其人数统计表

职业 道士 僧侣 王 官 官医 医生 隐 士 民 工 商 合计 人数 3 3 4 130 11 30 7 21 19 6 2 236 比例% 1.3 1.3 1.7 55.1 4.7 12.7 3 8.9 8.1 2.5 0.8 100 据此分析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研究

A.与科学家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B.得到君主的重视和提倡

C.十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逻辑推理 D.是政府官员的应有职责

7.右图是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的天主教堂,建于1880年。它由法籍传教士金式玉筹建,是仅次于上海市佘山天主教堂的华东第二大教堂。与上述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官利",又称"正息""股息""股利",作为一种利润分配方式,在近代中国长期普遍存在,与西方股份制企业股息视利润多少而定的分配方式不同,官利一旦购买,无论该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必须支付。据此判断,近代的"官利"制度

A.缘于洋务军工企业筹资的需要 B.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顺利发展

C.深受传统社会商事习惯的影响 D.有效抵制了西方国家资本输出

9.郑观应(1842-1922),字正翔,号陶斋。他17岁到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后应李鸿章邀请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1894年完成巨制《盛世危言》,他在书中主张废除"官督商办",批评洋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郑观应以上的经历反映了

A.从学器物到学思想的过程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