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贵州省都匀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广开科举之门""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中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所以答案选D。ABC不符合题干,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作用

【名师点睛】隋唐建立科举制,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提供了条件,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清末,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的成长。

8.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中枢机构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 宋朝的枢密院

【答案】B

【解析】

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逐渐形成"中朝",而原来掌握实权的三公九卿则变为主要负责执行的"外朝"。因此汉朝的"中朝"的设置符合材料信息,故答案为B项。秦朝的三公九卿和隋唐三省六部的官员本来就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不是"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排除A、C项;宋朝枢密院的设置是为了分割宰相的军权,不是取代宰相,排除D项。

点睛: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9.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